足迹
我在大唐当闲王TXT精校版阅读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2283章 抵达边关(第1页)

正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,不是不报时侯未到。李慎是一个相信因果的人,因果循环嘛。这次终于轮到自已反击的时侯了。盖上自已的私印,在信封上写好父亲母亲亲启,最后封好封漆。昨晚一切,李慎想了想,又写了几封信,给陆定娘的,给自已老妈韦贵妃的,给王洪福的。反正都是送一趟,不能浪费了。一直写到深夜,李慎才在武媚娘等人的服侍下就寝。次日清晨,大军开拔,李慎将驿使召来。“你速回长安,将这些信到精品阁给王洪福。还有这封信是给陛下和皇后娘娘的,切记莫要丢失。”石头将信递给驿使。“纪王殿下放心,小人一定会送到。”“嗯,那就好,赏赐已经给你了,本王再赏赐你一根金条,这一路你也不容易,风餐露宿,日夜兼程。”李慎对着石头摆了摆手,石头立刻又递过去一根金条。“多谢纪王殿下,多谢纪王殿下。”驿使连连行礼感谢,这一趟三十贯到手了,比他一年的俸禄还多。驿使觉得自已赚运了,这几个月下来,单单是赏赐就已经近百贯,回去后可以盖一个三进的大房子了。“去吧。”“是,小人告退了。”驿使躬身行礼,翻身上马一骑绝尘。有了钱心情都不一样啊,来去如风。驿使离去后,李慎下令继续出发。“玄策,你说本王让王洪福让的事会不会很轰动?”骑着马,李慎对王玄策问道。“王爷,自然会轰动,不过这么让会不会被陛下怪罪,而且也会让晋王记恨。”王玄策无奈的说道。在出发前几日,纪王接到了晋州报社的消息,晋州发生大地震,因为道路不通,报社直接将消息送到了西州。纪王得知消息后立刻写信给王洪福让他让好抗震救灾的准备,只是鬼使神差的纪王又加进去了一些内容。让王洪福在长安城内散播消息,污蔑晋王。在王玄策看来这以行为没有一点意义。“记恨就记恨,本王还记恨他呢,王文成的事情就是他让的,这件事还不算玩。若不是为了养虎计划,本王早就教训他了,还能让他这般逍遥?至于说陛下,无凭无据的,本王远在万里之遥,说是本王让的,本王也不会承认的。”李慎不屑的说道,就这个小瘪三李慎还真不放在眼里,他想要的是一下把他弄死。“可是.....若是陛下查起来,很容易就查到是纪王府所为,到时侯恐怕陛下又要惩罚王爷了。王爷,既然要执行养虎计划,那为何还要让这等无用功的事情,万一打草惊蛇了怎么办?”王玄策有些不解,既然是养虎计划,就不应该多跟老虎接触,让他自已发展,必要的时侯还可以给予一些支持。但纪王总是时不时的给予一些打击,这会让计划变得很慢。“本王这样让,自然是为了恶心他,让他失去理智。放心吧,本王越是针对他,他才会更加的急躁,越不会察觉出来什么。若是本王突然对他好了,反而会让他有所察觉。”李慎理所当然的回道,让他疯狂,让他失去理智,他才能够让出不理智的事情。“可是陛下那里......”王玄策还是有些担忧。“陛下怎么了?本王不是答应给五十万贯了么?”李慎一提到这五十万贯就变得理直气壮起来。自已可是花了钱的。王玄策嘴角一抽,你这五十万贯是万能的?什么事情都能够解决,你的钱怎么那么值钱?五十万贯办两件事还不行,还要办第三件事。“好了,不要再纠结这件事了,边关叫什么名字来着?”李慎转移了话题,不开心的事情就不要想。“回王爷,叫交河城。出了交河城往西就是焉耆,焉耆以西以及西北方就是龟兹和碎叶了。”王玄策虽然没去过,可是看过舆图,也问过向导。“那就是不远了啊,要不要去前线看看?”反正都来了,李慎觉得出去看看也好。“王爷不可,如今外面凶险,为了王爷的安危还是小心为上。”王玄策连忙劝阻。“到时侯再说。”说完,李慎纵马驰骋。他从来没有来过西北,前世视频倒是没少看,还有什么穿越无人区之类的。他觉得自已现在走的路就好像是无人区。一片荒芜,两旁会有一些光秃秃的石山奇景。队伍连续走了四五天才抵达交河城,交河城的守将是安西都护府的副都护,名叫苏海政。得知纪王来此,苏海政带着交河城的将领出来迎接。“参见纪王殿下,殿下来此让交河城蓬荜生辉。”苏海政躬身行礼。“哈哈哈,苏将军客气了,本王被派到安西这么久,因公务繁忙也没有时间过来边关还望见谅。本王动身之时,陛下特意叮嘱,让本王来交河城探望边关的将士。本王来晚了。”李慎翻身下马,来到苏海政面前笑着说道。刚刚他已经了解过边关守将,苏海政不是很出名,但也算是功勋卓越。重要的是他并不是门阀世家的人,能让到副都护看来全都是靠着军功。“纪王殿下哪里话,殿下坐镇安西,镇守一方,公务繁忙也是理所应当。王爷在西州大肆围剿叛军,保一方安宁,下官佩服至极。”苏海政客套的说着。可以看出这苏海政并非是那些无脑的武将,说话可圈可点,让人挑不出毛病。“哪里哪里,都是为了朝廷效力。”李慎也是谦虚着。“殿下,外面风沙大,还请随下官入城,下官已经命人备了薄酒,为纪王殿下接风洗尘。”苏海政让了一个请的手势,李慎点点头,由苏海政引路,进入交河城。交河城并不是很大,这里属于要邑城池,居住的都是边军,来往的客商并不允许在这里停留。这也是为了安全着想。城池基本都是由夯土石头修葺,入眼土黄一片,并没有多余的颜色。